(2021年1月13日在馬尾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
馬尾區人民政府區長 許用貴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馬尾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十三五”發展回顧
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區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傳承弘揚“馬尾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優良傳統,勇擔新使命,激情再創業,破解了一批阻礙發展的瓶頸,辦好了一批群眾期盼的實事,榮獲了科技創新百強區、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物聯網產業發展先進城市等一批國家級稱號,連續實現省級文明城區“三登科”、省級平安縣(市、區)“四登科”。
(一)經濟發展行穩致遠。地區生產總值較“十二五”末增加了三分之二,年均增長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居全省第二,實現了量的穩步提升。實施產業高質量發展“12345”工程,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占規上工業產值的50.6%和35.2%,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的45.5%,居全市第二,培育形成了1個超千億、1個超五百億和2個超兩百億的產業集群,主導產業持續做大做強。累計新增市場主體2.2萬戶,總部企業數較“十二五”末翻兩番,上市企業達31家,居全市第二,擁有省級的工業龍頭企業22家、高成長企業19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家,飛毛腿等4家企業入選福建企業百強,市場主體的持續繁榮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總量年均增長11.7%,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4家、高新技術企業127家,院士工作站從2家增加至10家,數量居全市第一,創新活力不斷迸發。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1.3:64.3:34.4調整至1.8:59.6:38.6,實現一產做精、二產做優、三產做強,經濟發展取得質的躍升。
(二)改革開放蹄疾步穩。推出自貿區創新舉措12項,其中,有5項為全國首創,有3項獲得全國推廣。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累計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20項,電子證照應用率達90.6%,“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項占比均居全市首位,在全省率先推行營業執照辦理“即辦制”。區直部門和鎮(街)機構改革、財稅體制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完成,國企改革穩步實施,整合“小”“散”“弱”事業單位46個,各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推進。全國首創跨境電商同業聯合擔保,全省首開涉外登記“一窗受理”服務窗口,累計引進外資項目651項,注冊外資321億元,我區成為全市外資最集中的區域。出口加工區成功轉型國家綜合保稅區,累計完成進出口貿易額1343.8億元,經開區穩外資穩外貿作用有效發揮。全國首創“臺灣社工引進和服務機制”,新開辟馬尾港至臺灣海運直航郵路,海峽青年節、“兩馬”同春鬧元宵等品牌活動影響力持續提升,對臺交流領域持續拓寬。
(三)城鄉發展協調推進。城市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70.8%提高到78.4%。地鐵2號線馬尾延伸段動建前期工作啟動,三江口大橋、東南繞城高速(瑯岐段)、東部快速通道建成通車,市政路網密度從每平方公里3.39公里提高到4.45公里,污水處理能力從每日7.5萬噸提高到9萬噸,供水管網從322公里增加到372公里,累計投入11.62億元建成了7個水利工程,基礎和公共設施日臻完善。改造舊屋區99.21萬平方米,40個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補齊提升13處重要節點夜景燈光,完成拆墻透綠105處、立面景觀改造26處、纜化下地106處、小街巷整治21條,城市更新有序推進。城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新增生態休閑公園7座、串珠公園4個、沿河休閑綠道8公里,綠地率由35.5%提高到37.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居全市第二,宜居品質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全面完成,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全覆蓋,打造了亭江鎮省級鄉村振興特色鎮、10個市級以上鄉村振興試點村和“閩白”沿線鄉村振興示范帶。累計投入近百億元打造瑯岐國際生態旅游島,環島路閉合貫通,紅光湖公園、海青交流營地、九龍商業中心、對臺客貨運碼頭等重要設施建成投用,瑯岐開放開發進一步加快?!皟刹怀钊U稀比媛鋵?,閩寧協作、山海協作圓滿完成,城鄉低保標準實現一體化,“飛毛腿扶貧扶智模式”被國務院扶貧辦列為扶貧典型案例,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作出貢獻。
(四)生態文明建設走深走實。低碳、環保、綠色發展模式加快構建,順利通過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復核,獲評第一批省級綠色開發區。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扎實推進,河(湖)長制全面落實,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100%,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源兩項水質達標率均為100%,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新成效。完成瑯岐島生態紅線劃定,新增植樹造林1.2萬畝、幼林撫育1.7萬畝,森林覆蓋率從46.63%提高至47.18%,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工作已上報省級評審。
(五)民生福祉不斷增進。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8280元提高到54978元,最低工資標準從每月1350元提高到1720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從每月100元提高到19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15元提高到29530元,居全市首位。建成保障性住房53.7萬平方米,完成逾期回遷安置3190戶、40萬平方米,歷史遺留逾期回遷安置欠賬問題逐步解決。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6所、中小學14所,新增幼兒園學位1560個、義務教育學位5520個,學前普惠學額覆蓋率居全市第二位。引進開辦了市一醫院瑯岐東院,區醫院晉升二級甲等醫院,羅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投用,每千人醫療機構床位數從2.53張提高到3.92張。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實現鎮街全覆蓋,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由30.6%提高到70.9%,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高于全市平均27.4個百分點。區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館,區文化館獲評國家二級館,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成效,平安綜治考評連續4年居全市優秀行列。社區治理和服務模式進一步創新,馬限社區“民意導向法”被確認為全省第二批優秀社區工作法。
與此同時,編制、信訪、司法行政、民族宗教、軍民融合、國防動員、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雙擁、海防、人防、反走私等工作繼續加強。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統計、科普、氣象、地震、地方志、檔案、老齡、青少年、婦女兒童、殘疾人、慈善、紅十字等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二、2020年工作總結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更是刻骨銘心的一年。一年來,全區上下凝心聚力、銳意進取,全力打好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全力落實“六穩”“六?!?/span>任務,全力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12345”工程和城市品質提升“六大”行動,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預計全區地區生產總值640億元,增長6%;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1.6億元,下降9.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億元,下降8.1%;固定資產投資201億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1.5億元,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7.5億元,下降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978元,增長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30元,增長6.5%;完成市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任務。獲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全省唯一專利與標準融合機制創新試點。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疫情防控有力有效。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區委、區政府果斷決策、快速反應,全區上下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共同構建了一道道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的安全防線。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我區是全市在“內防擴散”階段為數不多實現“雙零”的縣(市)區之一,是全市復工復產最早、比率最高的縣(市)區,是全市唯一一個四個季度都保持正增長的縣(市)區,是“外防輸入”中人物同防任務最重、責任最大的縣(市)區。在防控過程中,廣大醫療衛生防疫工作者舍生忘死、挽救生命;廣大干部群眾、基層組織奮戰一線、守望相助;廣大代表、委員、海外鄉親和社會各界傾情傾力、全力馳援,鑄就了偉大的抗疫精神,守護了一方平安。
(二)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扎實開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專項行動,著力穩經濟、穩供應鏈、穩產業、穩企業、穩就業、穩預期,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通過“抓項目促跨越”“五個一批”等行動,全年開工項目151個,竣工項目72個,完成省市重點項目投資200億元,超年度計劃10個百分點,一季度“五個一批”項目綜合考評位居全省第一;通過“雙百雙千”增產增效行動,打通“五難”操作鏈,實現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筑業、三產重點企業總產值分別增長51.8%、12.3%、26%、36%;通過“百項千億”行動,有效實施企業技改項目35項,完成投資18億元,促進星云電子、騰景科技等一批企業在疫情影響下逆勢上揚;通過“云招商”“招商年”等行動,建立健全“1+N+X”招商工作機制,全年落地招商項目409個,總投資超700億元;推行領導掛鉤幫扶和干部包干駐點機制,“一企一議”解決問題1140個,兌現各類惠企資金6.06億元,幫助企業新增信貸資金35.85億元,攜手企業共渡難關;開業名城中心“1881”市級夜色經濟街區和3處區級夜色經濟街區,引進“7-11”便利店等一批網紅商店,成功舉辦“橙光集市”“網絡直播帶貨”等上百場促銷活動,實現消費市場加快復蘇。
(三)產業發展提質增效。“三個馬尾”建設再上新臺階,數字經濟總產值破700億元,新落地項目80個;海洋經濟總產值超900億元,建成海洋經濟示范項目12個,“海上福州”項目考評連續兩個季度居全市第一。園區標準化建設邁出新步伐,實施“老三園”改造提升項目81個,清理批而未供土地778畝,處置低效產業用地260畝;“新三園”中物聯網產業創新發展中心已入駐企業55家,并形成“一樓一品”的鮮明特色,擁有41萬平方米“升級版”標準廠房的聯東U谷和萬洋眾創城項目均順利開工并加快建設;繼續謀劃生成了均和云谷光電物聯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新型建材產業園等“又三園”,產業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饦I展現新成效,管理規模超1600億元,年納稅2.6億元,并啟動實施小鎮二期建設,形成與一期的錯位發展,推動小鎮從吸引私募股權基金集聚向發展多元化私募基金業態轉變,被第十四屆中國私募基金高峰論壇授予“最具影響力基金小鎮”稱號。旅游市場保持繁榮,年接待游客量達200萬人次。
(四)城鄉面貌持續改善。實施新一輪城市品質提升工程項目122個,完成老城區“多位一體”綜合改造項目203個,打造了魁岐橋下體育公園、朏頭田園風光公園、建星路街區整體提升、福馬鐵路羅星段整治改造、君竹路示范段店牌店招改造、君山北山體景觀提升等一批城市亮點,實現城市形象“里子”“面子”雙提升。新改擴建市政道路20條,建成投用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亭江中心區山洪排澇工程一期,新建5G基站300個,高層住宅“一戶一表”實現“應改盡改”,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建立常態化“巡街”“巡河”以及“兩違”綜合治理“五個一”、河道保潔市場化等工作機制,“一口一策”治理閩江入海排污口,馬尾鎮、羅星街道分別獲評省、市級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長柄村獲評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示范單位,城市管理向精細化邁進。實施鄉村振興項目42個,建成市級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4個,亭江鎮獲評國家衛生鎮,閩安村獲評全國文明村,白眉村獲評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
(五)民生保障日益增強。投入7.7億元實施9個教育新改擴建項目,新增學位1100個,義務教育對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做到全覆蓋。區教師進修學校獲評省示范性縣級教師進修學校,瑯岐中學被認定為省三級達標高中,我區連續兩年獲評全市初中教學質量綜合效益優勝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健康促進行動深入實施,完成醫保專線“村村通”工程,成功創建省級衛生社區7個、衛生村2個,新建更新健身路徑30條、農民體育健身工程5個、社區足球場5片。新增城鎮就業人員910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36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市下達的目標范圍以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文藝精品創作進一步繁榮,閩劇《龍臺駙馬》獲省第九屆百花文藝獎,“兩馬”童聲合唱團獲第十五屆中國合唱童聲組銀獎。城鄉社區標準化建設持續推進,新設社區3個,創建標桿社區10個,標桿社區數量占到總數的30%以上。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圓滿完成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六)船政建設再翻新篇。持續推進馬尾造船廠船政核心保護區歷史建筑群保護修復,基本完成輪機車間、繪事院、鐵脅廠、機裝車間等重點建筑的修繕和廠區景觀改造,挖掘保護了原船政鍋爐廠遺址、船政老“插床”等一批珍貴文物,同步完成了船政風貌區范圍內船政博物館改造、歷史文化街區和官街建設,船政文化城一期將于春節前實現“物理”開園。在保護的同時,更加注重發揮文化的價值,啟動船政5A級景區申報工作,實施二號船塢活化利用,利用船政的影響力謀劃發展展陳、直播、研學等新經濟、新業態,實現保護與活化利用的雙贏。舉辦了紀念沈葆楨誕辰200周年、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海峽兩岸(故宮文化)文創設計交流周暨船政文創論壇、“迎世遺·續文脈”2020年海峽兩岸船政書畫展、“致敬船政·賡續文脈”第二屆船政文化節、紀念船政郵局120歲等一系列盛會,制作了《船政印象》《船政先聲》《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楨》《船政艦船圖鑒》等一批影視書籍作品,組建了“船政少年”志愿宣講服務團,開辟了“數字船政”線上游覽平臺,船政宣傳氛圍進一步鼓濃。福建船政成功入選第一批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
(七)政府建設全面加強。認真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以及《習近平在福州》《習近平在福建》等系列采訪實錄,“四個意識”更加牢固、“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兩個維護”更加堅決。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弘揚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傳統,積極響應區委“勇擔新使命,激情再創業”號召,政府系統干部隊伍精氣神持續提振。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持過“緊日子”,一般性支出壓減30.3%。審計監督力度不斷加大,為重大政策落實、經濟健康運行做好常態化體檢。深入學習貫徹民法典等法律法規,有效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和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依法行政能力進一步提升。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依法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自覺接受區政協的民主監督,支持開展協商民主實踐。辦復省、市、區人大代表建議意見81件、政協委員提案102件,滿意率分別達97.5%、100%。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團結奮斗、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直、省直、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駐區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向關心支持馬尾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當前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還處在接續期;產業、企業轉型升級還不夠快;財政收支矛盾處于加劇期;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供給還不足;政府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對此,我們將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三、“十四五”發展規劃
根據《中共福州市馬尾區委關于制定馬尾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區政府編制了《馬尾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
“十四五”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系統觀念,以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定不移貫徹落實“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實施產業高質量發展“12345”工程和城市品質提升“六大”行動,著力打造創新驅動引領區、先進制造業集聚區、改革開放前沿區、生態文明示范區、共享發展先行區,構筑“多區疊加”創新開放新高地,實現產業高質量、民生高品質、生態高顏值、開放高層次,推動新時代新馬尾建設邁上新臺階、實現新跨越。
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2%,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3%,綜合排名進入國家級經開區前50名;到2035年,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建成經濟繁榮、生活富裕、環境優美、人文和諧的現代化新馬尾。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務是: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構筑創新創業創造高地,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5%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式增長至245家,各類專業化創新支持平臺數量突破50家。
二是完善產業體系。扶引大龍頭、培育大集群、發展大產業,實現先進制造業做強、現代服務業做精、產業融合做深、海洋產業做大,推動產業鏈升級優化,力爭打造三千億的基金產業集群、兩千億的海產品冷鏈產業集群、一千億的物聯網產業集群和輕工食品、機械制造等兩個五百億產業集群。
三是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激發經開區、自貿區、新區等全面深化改革紅利和擴大開放的前沿陣地作用,用活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在構建“雙循環”中發揮“窗口”和通道作用。
四是提升城市品質。深度融入福州都市圈建設,拉伸城市框架,完善基礎設施,促進產城融合,構建“一帶、二組團、三片區”的空間發展新格局。
五是推進鄉村振興。深化農村改革,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開創城鄉融合發展新局面。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推進休閑農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努力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六是增進民生福祉。多措并舉拓寬居民收入渠道,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健全多層次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補齊民生短板,持續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七是促進文化繁榮。加強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深化精神文明建設。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打造船政文化和瑯岐島開放開發兩張名片。
八是建設生態文明。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綠色低碳發展,鞏固提升環境質量,構建高質量生態系統,力爭各項生態文明建設指標走在全市前列。
九是創新社會治理。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健全治安防控體系,提升風險防范能力,持續推進“平安馬尾”“法治馬尾”建設,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四、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奮進“十四五”、逐夢新征程的開局之年。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銳意進取,奮發有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進出口總額增長1%,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完成節能減排降碳任務。
為實現上述預期目標,在堅持預防為主、聚焦防控重點、強化防控措施、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在科技創新上發力,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主動融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深入實施科技強區、人才強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創新氛圍,構建創新生態,匯聚創新資源,打造創新創業創造新高地。
建好創新平臺。依托高新區馬尾園、紅光湖“三創”基地等載體,打造沿江、環湖科創走廊。支持物聯網開放實驗室等平臺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動落地上潤納米數字圖像傳感實驗室,加快中鋁東南材料研究院研發中心、福光超精密光學加工實驗中心、創識科技研發中心等項目建設。推動中檢研究院福建分院投入運營,落地建設檢測行業相關實驗室8家。推進專利與標準融合機制創新試點工作,爭取培育試點企業5家以上,發布各類標準50項以上。
扶持創新主體。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全面落實企業研發投入分段補助、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等政策措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爭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總量增長20%。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爭取新認定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50家,繼續新增一批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并支持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建設共性技術平臺,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推廣“以企業家培養企業家”模式,打造優秀企業家隊伍,引領帶動企業創新發展。
引育創新人才。實施引智工程,大力引進和培育更多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精準對接融合。推動中軟“數融馬尾”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實訓基地、新大陸數字技術公共實訓基地等項目落地,培訓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專業人才1500人以上。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加強校企合作,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開展“馬尾工匠”人物評選,加快培育一批緊缺型“藍領工匠”。用好“零門檻”落戶政策,健全人才服務體系,在住房、醫療、子女就學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保障。堅持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健全完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和收益分配機制,讓科技人員得實惠、受尊重。
(二)堅持在產業強區上發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著力扶引大龍頭、培育大集群、發展大產業,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條現代化、產業價值高端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拓展承載空間。推進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實施園區“七通一平”補短板項目80項以上,鼓勵區內企業開展“零增地”技術改造。改造提升低效工業用地,逐步實現“老三園”面貌提升、配套提標、產業提質、效率提高。加快物聯網產業創新發展中心企業引進培育和產業生態營造,同步推進聯東U谷、萬洋眾創城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力爭“新三園”新增入駐企業50家,形成工業產值50億元以上。開工建設光電物聯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新型建材產業園,力爭引進均和供應鏈企業10家,加快推進一批“騰籠換鳥”企業搬遷入駐。
壯大市場主體。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環境,促進新經濟、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不斷催生,爭取新增市場主體6100家以上。持續抓好“兩轉”工作,力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5家以上、限上商貿企業100家以上。鼓勵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實施重點技改項目40項以上。支持大中型制造業企業建立銷售、研發、運營等職能型總部,推動騰景科技、中電合創等高成長企業從單一制造向供應鏈、技術、設計多元化方向發展,打造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立行業“隱形冠軍”清單,精準輔導企業申報省級以上制造業單項冠軍。加強上市后備企業孵化工作,爭取新增上市企業4家以上。加快國企國資改革,理順區屬國企運營管理體制,實現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發展戰新產業。圍繞產業高質量發展“12345”工程,聚焦物聯網、新型汽車電子、軟件信息服務、光電、海洋等五大產業,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制高點,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集群。聚焦國家級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精心籌備第四屆數字中國峰會物聯網分論壇,著力打造物聯網產業創新生態圈,新引進物聯網核心技術企業15家以上。鼓勵慧翰、時代星云等企業增資擴產,推進大唐高鴻車路協同項目建設,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電子產業。支持新大陸、國脈等企業在區塊鏈技術領域開展技術創新,推動區塊鏈技術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吸引新上市企業返程投資,推動光電產業鏈向光模塊器件、光學鏡頭傳感器等領域延伸,培育光電領域“瞪羚”“獨角獸”企業。大力發展現代海洋產業,以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為抓手,實施遠洋捕撈、精深加工、中央廚房、漁業服務、市場消費全產業鏈發展戰略,重點發展交易平臺、展銷中心、結算中心等海洋服務業,構建核心競爭力。推動供銷普洛斯、源洪冷鏈等項目落地,加快中交冷鏈物流樞紐、深海時代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實現“海上馬尾”項目滾動實施。
做優現代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質量提升,打造特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盤活商業樓宇資源,聚焦航運、建筑等13個特色主題,加快發展“一樓一品”樓宇經濟。壯大馬尾基金小鎮,加快二期項目建設,集聚基金企業400家以上,力爭基金管理規模突破2000億元。動建保宏跨境電商產業園,加快融達通跨境電商產業園、中交京東冷鏈跨境電商虛擬產業園建設,推動跨境電商監管中心投入使用,培育跨境電商本土品牌,打造跨境電商綜合集聚區。發展網紅直播經濟,打造知名水產品電商直播基地。做旺1881夜色經濟示范街區,因地制宜再打造5條各具特色的夜間消費街區,培育一批夜間消費場所。規劃建設魁岐汽車文化產業園,推動傳統汽車4S店業態提升。推動交通運輸業提檔升級,培育貨物運輸代理、倉儲裝卸搬運、多式聯運等交通服務業。聚焦工業企業購銷供應鏈、批發零售等領域,培育和引進一批新業態企業,推動鎖油寶、小馬貨運等企業發展壯大,力爭納統銷售額達300億元以上。
(三)堅持在改革開放上發力,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
發揮“多區疊加”政策優勢,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推進更高層次對外開放,打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系。
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營商環境4.0改革措施。推進審批制度改革,開展“容缺受理”“并聯審批”“聯合驗收”“套餐聯辦”等場景式審批服務。落實全城通辦,推進跨區域政務數據共享。拓展“區塊鏈+信用”模式,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聚焦市場主體獲得感和滿意度,開展項目服務全流程和企業服務全周期專項行動,設立綜合保稅區行政服務分中心,實現資源協同、部門聯動、服務集成。
擴大對外開放。堅定國家級經開區功能定位,繼續發揮好穩外資穩外貿作用。加強自貿區改革創新,推出全國“首創性”舉措2項以上。推進綜合保稅區建設,推廣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加快低效土地資源整合,建立冷鏈供應鏈綜合產業和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全面融入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對接推進福州新區閩江口組團開放開發,服務保障第二機場高速、城際鐵路F3線等重大基礎設施順利建設。堅持海絲引領戰略,推動東盟海交所復盤,促成海絲版權港等項目落地實施,爭取中日產業園項目取得進展,努力打造海絲門戶樞紐。實施僑商回歸工程,發揮海外華人華僑在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作用,鼓勵引進新產業、新技術和高層次人才。
深化對臺交流。全面落實各項惠臺政策,深化“兩馬”經貿、文化、產業交流合作,推動“兩馬”率先融合發展。加強對臺口岸常態化疫情防控,做好“兩馬”客運航線復航準備。完善瑯岐對臺貨運碼頭功能配套,進一步優化對臺小額貿易業務,打造兩岸跨境貿易和快速物流新通道。
(四)堅持在城鄉融合上發力,加快提升城鄉功能品質
扎實開展城市和農村建設三年行動,加快城鄉形態革新、功能完善、環境提升,開創城鄉建設新局面。
規劃設計高起點。完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繼續做好城鎮規劃和村莊規劃。強化重點區域城市設計的整體性,按照系統平衡、區域協調的要求,嚴格落實建筑風格、街道設施、建筑色彩標識、道路交通、景觀綠地、天際線等控制性標準,保護好城市的山水格局。完善無障礙設施建設,確保一年見成效、三年基本完成。高起點、高標準做好船政文化城、瑯岐島、亭江“兩高”以北等片區開發規劃,突出以人為本、產城融合,合理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體現綠色建設、綠色發展。
城鄉建設高品質。實施道路暢通工程,開工建設地鐵2號線馬尾延伸段,實施君竹環島改造提升,加快上下德片區路網一期、鐵南東路二期等17條市政道路建設,建成天馬山人行天橋等9個市政設施,新增公共停車位300個以上。系統謀劃福馬路以北、亭江“兩高”以北、瑯岐南部和西部片區防洪排澇工程,開工建設水利項目4個。建成投用塘坂飲水工程瑯岐支線項目,完善內外雙循環供水保障體系。新建5G基站300個以上,實現城鄉5G信號廣覆蓋。實施新一輪城區“多位一體”綜合整治,完成船政文化城周邊街區綜合提升,改造閩漁片區等6個舊屋區,整治福興新村等10個老舊小區,實現老舊小區“應改盡改”。按照“補點、補線、補面”的思路,加快實施城區夜景燈光亮化工程,完成馬尾體育館等37個點位夜景提升和星興路等10條道路路燈改造。提升改造園林公廁7座,完成拆墻透綠25處,建成磨溪河整治工程一期。推進福馬鐵路、福馬路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改善沿線功能配套和景觀風貌。
城鄉治理高水平。推行城市網格化管理,建立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將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市政設施、“打非治違”、建筑垃圾、亮化綠化、消防安全等統一納入網格巡查范圍,形成城市管理“一張網”。推行“門前三包”一店一碼信息化,深化“兩違”常態化長效化治理,全力遏制新增違建別墅、豪華墳墓。實施城區主次干道桿線、箱柜清理和村莊桿線規整專項行動,推進各類桿(塔)共桿建設,推廣使用多功能智慧桿,引導實現“多桿合一”。落實生活垃圾分類2.0版,健全完善“公交站牌式”和沿街商鋪上門分類收運體系,啟動瑯岐“城市櫥柜”建設,提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水平。開展由“清臟”向“治亂”拓展的村莊清潔行動,健全長效保潔機制。推進綠盈鄉村建設,打造“中級版”綠盈鄉村5個、“高級版”綠盈鄉村2個。實施“兩江四岸”品質提升專項行動,打造濱江風貌彰顯、親水環境宜人、公共空間有活力的濱江水岸。加強工程建設安全、房屋安全管理,保障城市安全運行。
鄉村振興高層次。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培育一批特色農水產品種養殖和精深加工市場主體,鼓勵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堅決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建設高標準農田1000畝,完成糧食播種面積4100畝、產量1700噸,保持生豬存欄2.2萬頭、出欄4萬頭,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整治畜禽養殖污染,落實農業化肥零增長行動。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亭江“兩線”景觀整治,啟動瑯岐八一七街改造提升,推進“四好農村路”和農村污水管網建設,不斷完善鄉村基礎設施。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加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保護,整治農村裸房400棟,培育“中級版”美麗鄉村3個、“高級版”美麗鄉村1個。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提高鄉村善治水平。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決完成對口協作任務。
(五)堅持在文化強區上發力,加快提升區域文化軟實力
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傳承弘揚船政文化精神,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著力打造文化強區。
打造船政文化。做好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籌備工作,堅定不移推進船政申遺這一終極目標。加快船政文化城建設,建成百年船廠活態保護區。舉辦福建船政創辦155周年紀念活動,繼續辦好船政文化節。開設船政特色“文創集市”,發展臨展、文化沙龍等新業態。探索“政府引導、企業經營、市場化運作”模式,推進船政研學產業發展。積極推動船政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
發展文體產業。完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擴大優質文化體育產品供給。挖掘閩安文化價值,引進專業運營商,推動閩安古鎮旅游開發。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支持天晴數碼等企業發展,壯大互聯網游戲產業園,打造數字文化創意產業融合圈。積極推動大眾體育聯賽、健身休閑等體育事業發展,促進體育新消費。
繁榮文化事業。深入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建強區融媒體中心,講好馬尾故事,傳播馬尾聲音。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能力,開展文化惠民演出、文化下鄉、全民閱讀推廣等群眾文化活動100場以上。開展新一輪古厝普查登記和保護利用行動,完成馬尾區歷史風貌區規劃編制,保護修繕一批歷史建筑。全面挖掘盤整古村落、古街巷、古渡口、古驛站等歷史遺跡,打造一批古厝活化利用精品案例。
提升文明水平。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確保村居實踐站掛牌率達50%以上。健全志愿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志愿服務關愛行動。弘揚誠信文化,加強信用數據歸集運用,打造誠信馬尾。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
(六)堅持在生態保護上發力,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加強生態環境治理。開展“長空亮劍”行動,精細化治廢氣、降尾氣、控揚塵、減油煙,力爭空氣質量保持全市前列。開展“碧水攻堅”防治行動,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實現小流域水質全部達標。開展“守護凈土”防治行動,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開展“碧海銀灘”防治行動,全面排查入海排污口,推進“一口一策”規范化整治、長效化管理。推行林長制,完成松材線蟲疫林防治性采伐改造5900畝,植樹造林1300畝。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閩江流域、濕地保護區等自然資源調查評價監測和確權登記,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落實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任務,每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耗水量下降5%。全面優化土地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統籌礦產資源綠色開發與產業空間拓展,加強土地礦產衛片執法檢查,嚴厲打擊非法采砂行為,全面整治農村亂占耕地違法建房。
推進瑯岐開放開發。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堅定不移保護瑯岐生態底色,守住最大優勢和潛力。以“綠色農業、品牌農業、都市農業、智慧農業”為發展理念,以“高科技農業、高品質農業、高附加值農業”為功能定位,發展“四大主導產業”,打造全省最優“菜籃子”基地。加快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培育一批“農業+休閑觀光”“農業+服務業”“農業+康養”新型鄉村產業項目,拓寬產業融合發展之路。推動龍鼓度假區配套升級,加大九龍商業中心招商力度,吸引一批符合瑯岐生態定位的高新技術產業落地,加快打造現代產業集聚高地。
(七)堅持在民生福祉上發力,加快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本著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持續兜底線、補短板、優供給,逐步健全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優化教育資源供給。完成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投用開發區幼兒園君山分園,推動第二實驗幼兒園創建市級示范性幼兒園,力爭示范性優質學前教育覆蓋面達50%以上。建成羅星中心小學擴容工程,加快推進4個在建項目建設,爭取新啟動教師進修學校等5個項目建設。鼓勵集團化辦學,提升辦學質量,推動教育均衡發展。推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探索城鄉教職工編制區域統籌機制。實施校長卓越計劃,繼續開展獎學獎教行動。加大“名師骨干”遴選和培養力度,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加強師風師德建設,倡導形成全社會尊師重教良好氛圍。
推動健康馬尾建設。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協調機制,全面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深化醫療衛生領域改革,健全區醫院現代管理制度。按照創三甲醫院的標準推進實施區醫院擴容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村衛生所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促進村衛生所業務用房達標率95%以上、智能化設備配置率100%。深入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建設全民健身設施27個,新建更新健身路徑20條,提升改造體育健身工程3項。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落實“十個一批”擴崗行動,力爭城鎮新增就業8000人。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創建和諧勞動關系示范區。啟用區社會福利中心,開工建設省養老服務示范基地等項目,改造提升一批社區養老照料中心。深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集成改革,形成社區居家和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強多層次住房保障,新建公共租賃房5萬平方米。實施“慈善手拉手”計劃,擴大社會救助覆蓋面。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創建新一屆雙擁模范城。
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鞏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長效成果,打造更高水平“平安馬尾”。踐行“四下基層”“四門四訪”“信訪評理”工作法,創新社區治理,完善各類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及時化解各類社會矛盾。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化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三年行動,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應急物資保障,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扎實做好國防動員、國防教育等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促進軍民融合發展。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僑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更好地發揮作用。
(八)堅持在轉變作風上發力,全面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
提效能、轉作風,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動行政治理效能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加強政治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福州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政府工作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確保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有效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領域風險。
強化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轉變政府職能,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有機融合。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意見建議,主動接受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
崇尚實干擔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千方百計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抓好實事項目落實。弘揚“馬真”精神,著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全面整肅庸懶怠政。健全政府績效考評體系,加大效能督察力度,堅決打通“中梗阻”。用好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為干事者鼓勁,給擔當者撐腰,引導廣大干部把精力集中到促發展、抓落實上。
保持清正廉潔。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加強土地利用、項目招標、工程建設、國有資產等重點領域廉政風險管控,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發揮審計監督作用,落實審計整改責任,推進審計全覆蓋。堅決懲治腐敗和侵害群眾利益等問題,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環境。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奮斗!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做敢闖敢拼的“開山?!?,做改革創新的“拓荒?!?,做苦干實干的“孺子?!?,做踏實敬業的“老黃?!?,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